TXT小说网 > 东方冕文集 > 山乡凡人凡事

山乡凡人凡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

      家乡坐落在群山连绵、无峰不绿的闽北一个山坳里。这里的一些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我的脑海里久久萦绕。

    剃头王

    村里人称呼有一技之长的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他的职业后面加上姓。剃头王,真名叫王教华,有一手剃头的好手艺,尤其他手中的那把剃刀,被他耍得出神入化,深受上了年纪人的称道。

    剃头王,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只上了一年的学,便辍学在家里打猪草,跟着父亲打零工。14岁,拜师学习剃头的手艺。他勤快头脑活络,又肯吃苦,成为了师傅的爱徒。为了练就一手好的使用剃刀的技艺,他种了几百颗芋,回到家用竹竿将大芋头插在竹竿的一头,另一头插在地上,挥刀苦练。三四年下来,他剃头的水平已青出于蓝胜于蓝,比师傅还要好。特别是他手中的那把剃刀,令顾客叫绝。锋利的刀刃在顾客的脑袋和脸上游走,力道拿捏的恰到好处。他左手轻轻摁住顾客的头,右手持刀,刀锋所到之处,须发如香蕉皮一般顺畅地剥落,不磕不碰,有微微的痒,顾客斜躺着,闭着眼睛,静静地享受着刀刃下的舒适。他对自己的理的每一个头都极其认真,连耳朵上的汗毛都剃得干干净净,顺带免费替客人掏耳朵,按按肩。顾客花一份钱,享受到多样服务,自然欢喜。

    他出师自立门户,顾客盈门,把师傅的饭碗给砸了,只好另谋生计。师傅临走的时候,他为师傅饯行,师傅有万分感慨,对他这个徒弟既恨又爱。

    解放后,他凭着一手剃头手艺过了几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之后,他成了家,生了一大堆的孩子,生活的压力陡增,开始以另外一个形象,行走在村民的目光中。

    搞生产队的时候,他管理着全村600多男人的头。家里一大堆孩子张着嘴巴要吃,为了多挣一些工分,他只好白天在生产队下地挣工分,利用早晚时间穿巷入户替村民剃头。大人每年给他12个工分,小孩给8个工分,年底到各个生产队按人头分红。每天均要剃20多个头,工作量很大,怎样完成任务就成为摆在他面前的大问题。他有的是招,一般情况下,他只给人理短平快的板寸、秃瓢(光头)和王八壳,至于三七开发型除非村民特意要求,他才理。王八壳是当地村民对一种发型的形象称呼,就是用理发的推子,沿两鬓、后脑勺,紧贴发根推,只将头顶的发理得留半寸长,犹如一只王八伏在头顶。有时一家大大小小的四五个男人,都是王八壳发型,就像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一样。往太阳下一站,分明是几只王八趴在沙堆上享受阳光浴,实为一道别致的风景。好在那个时候,人们生活得都不容易,人们对发型的要求不高,对他也没有什么怨言。

    剃头王背着剃头箱到村民家剃头,会自带洗衣粉替村民洗头,偶尔也会带肥皂,村民的头就算享受到很高的待遇了。洗头的时候,他十指齐抓,刮得头皮唰唰响,仿佛在刮大芋头。脏兮兮的围布,总散发着一股浑浊的汗味,令人闻了全身不自在。帮村民刮须发,再也没有原来的细致。他将剃刀,用力在磨刀布上猛蹭几下,匆匆刮几下就算完事。长条形的磨刀布被剃刀蹭的油光发亮,一幅邋遢的模样。

    不知什么原因,他变得话特别多。他一边剃头,一边说个不停,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爱搭话不搭话。说的都是一些家庭锁事和过去的事。不过也有精彩之处,他会将自己总结出来的歇后语,非常自然地融入所言之事中。某个人比较横、不讲理,他就会说:“这个人真是‘横掮毛竹进城门——霸道’。”某个人他看得不顺眼,就说“这个人‘披着豪猪皮——满身是刺’。”二两白酒下肚,他的中枢神经就异常兴奋,边剃头边唱着当地的“三角戏”理发的村民此时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剃头王的剃头推子或剃刀在自己的头上豁开一道口子。不过这种担心却是有些多余,剃头王从来没有伤过别人的脑袋。

    农村实行连产承包制,剃头王的大儿子、二儿子已结婚生子,但另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仍在上学,生活的压力并没减轻。他依旧白天忙自家的农活,早晚到村民家剃头。不过他又以一种就的形象走动在村民的眼中。他除了做好农田的事外,还常去开荒种桔树、桃树。在夏秋的烈日下,他总是头戴一顶斗笠,身上只穿一条裤衩,身子、双腿和脸,被晒得黝黑发亮,犹如刚烤好的乳猪。他那黝黑的皮肤,仿佛附上了一层老茧,连牛虻、蚊子都不叮咬。往塅面上一站,村民老远就知道是他。

    分田到户,山村产生了巨大变化,动摇了剃头王“一艺精,吃遍天”的地位。一个个后生、村妹子,到城里学手艺,回到村里开了好几家美发屋,用的是皮制座椅、电动发推、洗发液,还会烫发。不几年,原来他为的忠实顾客,纷纷离他而去,成了后生、村妹子的顾客。他尽管拿出了看家本领,细心地帮顾客刮耳朵、掏耳朵,生意还是日渐萧条。他时常报怨社会变化太快,人也变了。

    他心有不甘,想将自己所有手艺交给子女,重现曾经的有过的风光,然而几个子女死活都不肯学,气得他吭哧吭哧喘粗气,骂子女不孝。经过多次较量,他极不情愿地在子女面前败下阵来。但是他依然守护着自己的那方天地:每天一大早就将剃头室的门打开,用抹布擦净白漆斑驳的理发转椅,摸摸伴他大半生的剃刀、推子,等待着为数不多,已脚步蹒跚、额上堆满沧桑的老顾客,神情是那样的虔诚。他时不时将眼光投向门外的街道,静静地回忆着过去的辉煌,守望着残留的希翼。

    1996年9月的一天,剃头王带着满嘴的酒气,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不知为什么,至今村民还常谈起他。

    地理方

    山村村民将风水先生称为地理先生,具体到某个人,就在地理后面加姓。地理方小时候家境殷实。父亲是地主,只有他这么一个孩子,把他视若掌上明珠,供他在城里念书。

    县城解放那年,他初中毕业,没有再继续读书。

    他书读得很扎实,不但文章写得好,毛笔字写得漂亮,而且善于对对子。解放第四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开始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计,他买了看风水的书和罗盘,偷偷地自学看风水。由于他有文化功底,一年后就开始了替别人看风水。村里谁家盖房子、看个黄道吉子、选个墓地都来找他。他拿着别人给的红包,贴补家用。他参加县里的会计人才选拔,双手拨算盘,又好又快,考取第一名,但因是地主的儿子而未被录用,从此他没有参加任何行业用人选拔考试。

    1958年,他成了亲。次年,他母亲去世。他是个孝子,母亲的离去,对他造成巨大的打击,头发一下子白了许多。在妻子的安慰和劝导下,他逐渐振作起来,但白发再也没有变黑。

    地理方耕田种地不在行,只好帮集体放牛。他负责放养两母一公三对大水牛。哪里野草茂盛,他就将牛赶到哪里放牧,因此每天三头牛回到牛棚时肚子总是鼓胀鼓胀的。农闲时,他常常偷偷地带着书,边放牛边看,懂得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故事。回到家常有小孩缠着他讲故事听,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因此小孩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农忙时,三头牛下地干活,他也格外的忙碌。天刚蒙蒙亮,大多数村民还在梦乡中,他便赶着牛到需要耕作的田块附近放牧,直到驭牛耕地的村民上工。中午、傍晚收工,他又需要将牛集中起来放牧,让它们吃足鲜草,恢复体力。牛在耕地,他也不能闲着,到山上割鲜草,打成捆。夜幕降临时,将成捆的鲜草放在牛背上,驮回牛棚,当三头牛的夜点。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三头大水牛一年四季膘肥体壮,对他发出的口令言听计从。他喊“喔——喔——”牛就停下;他喊“几几”牛就往左走;他喊“吁吁”牛就向右转;喊“嘿嘿”牛就前进。看他放牧就像看马戏表演。

    地理方夫妇一直没有生育,文革开始的前一年,他到城里抱养了一个亲戚的孩子当养子。养子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为人父母的喜悦。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被划为四类分子。革命小将们经常对他们这些四类分子进行批斗,拉他们戴高帽游行示众。地理方因毛笔字写得好,常被革命小将们叫去抄大字报,且随叫随到,态度极其端正。大队要搞大扫除、洁厕所之类的事,就会集中全大队的四类分子去做,地理方从不吝惜气力,脏活累活抢着干。由于表现积极,没受什么皮肉之苦。

    改革开放后,曾经对地理方有看法的村民也没有了敌意,找他写对联的人越来越多。他满脸上堆着笑容。他写对联有个特点,就是从不拿对联书,现作现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帮一位柳姓村民迎娶一位花姓的女孩写的结婚对联:“绿柳环花琴瑟畅;红花依柳凤鸾和。”柳姓村民门前的池塘堤上正好伫立着几棵垂柳,几丛玫瑰绽放着鲜红的花朵,他巧妙地将新郎新娘的姓和门前的景色嵌入对联,既喜庆又有趣,在山村里传为美谈。

    村里有两个高中毕业生,缠着要拜地理方为师,学作对联、练书法。他开始不愿意收徒,后来看两个后生的确是诚心诚意想学就答应了。不过他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条件:两个后生每天晚上到他那里,必须带上高中课本,先复习数理化,再学习作诗、写对联。两个后生在他的调教下进步飞快,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年,两个后生重新走进了学校课堂,并以高分考上了大学。一个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已是教授;别一个分配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作品不断。两人每次回家,总忘不了到地理方家拜访,一坐就是大半天,有说不尽的话。村民们不再叫他地理方,而称他为老夫子。

    现在老夫子已作古,他的学生们开始了用手中的竹管笔为村书写喜庆的对联。这种朴实的传承,蕴含着令人感慨的温馨。

    蛇医何

    蛇医何的家在山村的村头,二层红砖楼房,前面有一个大院子,进村就能看到。

    蛇医何50岁开外,瘦瘦高高的,为人和蔼。蛇医何文化不高,只有小学毕业,但头脑灵活。十六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蛇伤治疗。医治蛇伤首先要克服对蛇的恐惧,认识各种不同的蛇。他第一次随父亲去捕蛇,被外形恐怖的剧毒五步蛇吓得撒腿跑出一里地,受到父亲的痛斥。回到家,父亲将无毒的菜花蛇放在一口大缸中,叫他徒手把蛇抓出缸外。他害怕,站在大缸旁迟迟不敢动手,父亲用凶巴巴的目光催促。他没有退路,只好伸手去捕蛇,手快触及蛇的时候,那条菜花蛇突然张开大嘴,闪电般在他的手背上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气愤极了,左手抓住蛇的尾巴将它提起,右手顺着弯曲挣扎的蛇身子用拇指和食子捏住蛇头的两侧,眼睛瞪着蛇说:“看你还敢咬我!”父亲看到他敢于抓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每天都要在大缸中练习抓蛇几次,逐渐消除对蛇的恐惧。

    消除了对蛇的恐惧后,他开始跟随父亲到田间、深山里学习寻找蛇、跟踪蛇、实地捕蛇的本领。一次在捕捉一条眼镜蛇的时候,他的手臂被咬了,不久手臂开始肿胀,伤口一阵阵地疼痛。父亲不慌不忙,把他叫到跟前,教他采挖蛇药,让他自己把蛇药在石头上捣烂,敷在伤口上,用随手可得的阔叶、柔软而具有韧性的植物纤维包扎好。他报怨父亲残忍,父亲却告诉他这是做为一个蛇医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应急本领。他晕乎乎地跟随着父亲回到家,揭开敷在伤口上的草药,黄色的液体便从伤口冒出,散发着腥臭。第二天,手臂肿胀的更历害,他有些害怕,问父亲有没有问题。父亲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只要坚持用药,蛇伤就会好,耐着点性子。”十天后,他的蛇伤便好了。他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逐步掌握了医治蛇伤的方法。

    蛇医何知道“师傅引进门,修身在自身”的道理。他捕来当地常见的五步蛇、竹叶青、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等毒蛇,用一种皮红肉白的萝卜逐一去挑逗、激怒它们,让它们攻击萝卜,观察他们咬时留下的牙印,练就了一看就知道患者被什么蛇咬的本领。他还虚心地向周边乡村懂蛇药的村民请教,治疗蛇伤的水平日益精湛。远近慕名而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不少是正规医院医生介绍来的。

    近几年,蛇医何心情郁闷——每年卫生局的工作人员都会突然到他家进行查处,有一次还差一点把事情闹大。那天,他送药到村尾被蛇咬伤的村民家,妻儿去外地走亲戚,家里没有人,卫生局的执法人员以为他避而不见,就将患者送给他的几十面锦旗,从墙壁上取下,准备没收。村民看到了,纷纷围拢过来,将执法人员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替他鸣不平。一个村民说:“蛇医何的医术没的说,一治一个好,几十年来治好了几百个被蛇咬伤的人。你们凭什么不让他看病?”另一个说:“他帮别人治蛇伤,只向患者收取少得可怜的一点钱,有时还要贴给没有钱的患者。他是在做好事啊!”一个情绪激动的村民说:“你们不去查那些拿着别人的行医证开诊所赚钱的人,而来查大家都信任的蛇医。你们是怎么执法的?你们把锦旗给我放下,否则我们不客气了。”得到消息的蛇医何恰巧赶到,劝村民冷静。执法人员看势头不对,放下锦旗,匆匆钻进小轿车走了。

    现在,蛇医何常常在思索:“自己没有行医资格证,就是非法行医。蛇伤患者再来,自己要不要给他们医治?自己治疗蛇伤的民间医术还要不要传下去?”他迷惘而彷徨。

    猎人龚

    猎人龚长得膀大腰圆,上唇留须,走起路来咚咚有声,大嗓门,与人说话像吵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还是个俊朗的小伙就爱上了打猎。他买来钢管自制了土铳。只要天气好,夜晚他便头戴矿灯,肩背土铳到深山狩猎。他枪法奇准,只要猎物出现,很难逃脱他的枪口,收获颇丰。大山鼠、野兔、山鸡等野味常是他家砧板上的肉。他打猎有三不打:珍稀动物不打,怀孕的动物不打,动物崽不打。

    他养了一只叫崽崽的大黄狗,对他言听计从。他对崽崽十分的好,给它专门做了窝,家里吃什么崽崽就吃什么。上山打猎,崽崽常跟随在他的左右,是他忠实的帮手。崽崽体格健壮,动若脱兔,让它自由发挥的时候,就满山乱闯,嘴叼着野兔、山鸡回到猎人龚的身边,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崽崽竟然叼了一条六七斤重的蟒蛇回家,引来村民都来看稀奇,对崽崽赞叹不已。乐得猎人龚满脸堆笑,合不拢嘴。

    猎人龚对崽崽疼爱有加,不但在于崽崽是他的得力助手,而且是他的救命恩人。茂密丛林里总是埋伏着危机:一次猎人龚带着崽崽在深山巡猎,遭遇一只带着幼崽的黑熊。母熊突然朝他袭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崽崽第一次没在他的命令下朝母熊冲了过去,龇牙裂嘴狂吠,与母熊纠缠在一起,混战中崽崽一只耳朵被熊掌上锋利的爪子掀落,身上多处被划伤。母熊在崽崽的舍身忘死的攻击下,悻悻而逃。猎人龚获救了。

    猎人龚的猎枪被派出所没收之后,开始用套索捕捉野猪。有一次,他去查看套索,不小心被一个小树桩跘了一下,一个趔趄,脚触发了套索的机关,人瞬间被拉到半空中。他倒悬着,几经努力也无法从套索中挣脱,他只好叫崽崽回家找人来解救。崽崽跑回家,用嘴咬扯猎人龚妻子的裤脚来到事发地,将他解救下来。他被套住的小腿差点因缺血而坏死。回到家后,他特意买了两斤精牛肉犒赏崽崽。

    前年,猎人龚的一个举动,令村民对更是刮目相看。那年国庆后,田野里黄橙橙一片,星星点点晃动着村民收割稻谷的身影。山间突然响起几声炸石的声响,一头近百公斤的野牯猪,受惊从山林里跑进了稻田。刈谷的村民,抄起扁担撵它。牯猪慌不择路,竟爬上通往村庄的道路,吭哧吭哧喘着粗气朝村里奔去。穿着红裙子的小媳妇,与牯猪打了一个照面,牯猪用长长的嘴巴将她顶翻,再猛地一甩头,锋利的獠牙将她白嫩嫩的大腿划开了一道大口子,血流了一地。外号俺老孙的大崔,听到惊叫声,手持一把长柄砍刀直奔牯猪而来,砍刀带着风声砍向牯猪的右后腿,嚓地一声,牯猪的右后脚被砍断,只剩下内侧的一层皮粘连着。牯猪大怒,跛着脚回头将俺老孙掀翻,獠牙将他的背部切开一道大口子。看到追赶的人群马上就到,牯猪调头一瘸一拐继续向前奔命。猎人龚从大门口奔出,手握一根木棒挡住牯猪的去路,手起棒落,直奔牯猪的脑门砸下,嘭地一声,棒子断了,牯猪安然无恙。原来棒子是一根朽木。他扔下木棒,冲上前,一把抓住牯猪的左后腿,猛然一提,用力往左一掀,牯猪顿时失去重心,倒在地上,再用左膝盖压住猪背,左手抓住猪耳朵,用力将猪头压在地面,右手抓住野猪的左脚,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他大喊叫人拿绳子来。在赶上来的村民帮助下活捉了野猪。村民们要将野猪杀了买肉,替两位受伤者治疗。猎人龚说野猪他买了,不但负责两位受伤者的医疗费,还发给撵野猪的村民每人30元辛苦费,一共花了八千多元。开始很多人对猎人龚花大价钱买一头受伤野猪的做法,感到无法理解,后来大家都佩服他。

    原来,猎人龚并没有将野猪杀死,而且留在自己的养猪场当种猪。几年下来,养猪场尽是野牯的猪子猪孙,为猎人龚带来滚滚财源。 

本站推荐:神医毒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小阁老神医嫡女随身空间:神医小农女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东方冕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TX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方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方冕并收藏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