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网 > 东方冕文集 > 金坑古韵

金坑古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

    四季山色碧,季季又各异,壑壑淌清泉,峰峰有奇韵。 这就是金坑的山。它似巨手将金坑的村舍、田野捧在掌间, 呵护金坑沐浴阳光雨露,历经沧海桑田,从古走到今,悠悠古韵依旧在。

    金坑村,在闽北重镇邵武市金坑乡。村落坐落在东西长,南北窄的缓坡上,坐北朝南。北依青山,一片古藤攀巨木、 巨木虬须枝的古树林与村舍紧紧相连。林间鸟群此落彼翔,你歌我唳, 热闹非凡。东南西三面连着阡陌纵横的田野。 狭长的山坡就因有了人家而充满灵气,村庄因有了青山秀水而充满诗情画意, 因有了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建筑文化而变得越老越有意味。

    金坑处处散发着悠悠古韵。鹅卵石铺就的小街,由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庄,房屋鳞次栉比立于两旁。小街三米多宽,那排得密密匝匝的鹅卵石,在风吹雨打下, 更在人们脚掌的磨砺下,朝上的一面已失去了原有的椭圆状, 就连街心的青石板面也在岁月的研磨下变成流线形,细腻如脂,棱角全无。 小街两旁的房屋的地基也是用鹅卵石砌成,在背阳的地方, 在鹅卵石与鹅卵石的缝隙间长满绿绿的、厚厚的青苔,一阵轻风徐来, 将青苔散发出的清香,连同悠悠历史吹入肺腑,令人陶醉。

    街道两旁古屋随处可见,有的是清代建筑,有的是明代建筑, 有的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绝大多数古屋是砖木结构, 做工精良,随处可见精美的镂空砖雕。代表建筑有“危宅”、“儒林郎第”、 “风雨桥”、“文昌阁”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危宅”和“儒林郎第” 竣工于明崇祯五年的“儒林郎第”距今三百多年,是座集建筑、雕刻、 绘画艺术之大成的建筑,是一座房间数达一百二十三间的大宅子。“儒林郎第”屋檐下长条形白底彩绘历经几百年风雨仍鲜艳夺目。壁画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场景,也有官场宴饮礼仪,浩浩长幅, 层次分明,密而不乱。技法娴熟,或工笔写意, 或浓墨重彩, 所画之物栩栩如生。

    儒林郎内的木雕极为精彩:六扇镂空的屏门,左右厢房窗格,窗花下的模板,到处雕刻出人物、花草、动物的吉祥图案,例如春兰夏荷、苏武牧羊、喜鹊登梅等。刀法明快,构图简洁,意趣动人。

    “危宅” 五个一样大小, 风格接近的大厅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大门朝街, 正对面是照墙,从街上就可斜望到建造精美的大门。大门墙体顶端的飞檐, 是用雕刻过的青砖砌成,图案精美连贯,线条流畅。 大门上方的门楣制作得更加考究:砖雕的变形兽头精致异常,砖雕的动物、花草、 藤蔓栩栩如生,它们被工匠们巧妙地组合,疏密有致,美不胜收。 尤其是那两条 跃出水面的鲤鱼,不但雕刻得活灵活现, 而且隐含“鲤鱼跳龙门”之意。这种形意具佳的雕刻,古人喜欢,现在人依旧喜欢。 从这一点来看,古人与现代人在审美观点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些东西永远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危宅”大厅与大厅间有门相通,厅前是厢房,厅后是耳房,大厅与厢房、耳房之间各有一方用条石、 大青砖建成的天井,做工考究。天井中央的大青石砖上斑斑驳驳长着绿茵茵的青苔,  给人以久远的感觉。

    宅内木雕丰富,房梁雕祥云,门框雕花草, 房门雕人物花鸟,就连柱墩上都雕上了精美的图案。 所雕人物神形兼备;鸟儿形态各异,或昂首鸣叫,或交颈嬉戏,或展翅飞翔, 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花儿或含苞待放,或轻舒花瓣,或怒放蕊出, 姿态各异。

    穿过耳房便是小花园,现在的房主人早已将它辟为菜园, 但花园西头的古梅仍然生机勃勃,几株现在主人种的桃树, 精神地立在花园中央。置身其间,令人油然而生怀古情愫。记得我师范毕业那年的腊月,好友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祝贺我走上工作岗位。好友的家就是危家第一个大厅后的六间耳房。我从他卧室的窗户往外看,寒风中, 满树怒放的梅花扑入 眼帘。我静静地品味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的意境。 突然,两只喜鹊不知从哪儿飞落在梅枝上,它们时儿高声鸣叫, 时儿嘴戏梅花,时儿在枝间欢快跳跃,弄得梅树枝颤花落,或飘落于树底,或随寒风行,点缀在青青的菜畦上,别有一番情致。 如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看到此景,他的画笔定不会放过这幅“喜鹊戏梅图”的。 我画不好,面对这如画的美景,只能空留遗憾了。

    我对古梅情有独衷,曾几次在它傲然绽放之际前来看望它。品味它的幽香,遐想它曾伴盈盈秋波的淑女抚琴绣花,伴孩童撷花逐蝶,看人间来往人,观世间变化事。 我看它和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是美景古韵,它们看我只是往来人中间的普通一员,我会为它们心潮澎湃,它们却不会为我漾起任何微澜。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我却愿意接受。

    “危家”的后门有一口井,井壁用青砖垒成, 青苔填满了砖缝。环状的井圈是用整块巨石雕凿面成的,上面雕刻的图案粗犷有力,与砖雕和木雕形成鲜明的对比。 井圈上方的边缘已被磨蚀得呈不规则 的锯齿状,不知磨断了多少代人多少条绳索。然而磨断的是绳索, 磨不断的是悠悠历史。

    金坑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李、枣、桃等果树, 培育各种花卉。 每到姹紫嫣红的春季,五颜六色的蝴蝶便寻花而来, 在庭院与田野间 翩翩飞舞,为田野增添了活力,为每一座古屋增添了秀致, 将古屋映 衬得更加古朴。

    沿小街西行,出村百米,就是风雨桥了。 风雨桥全长三十余米,六个用条石建成的桥墩,桥梁也是条石的,每根重不下二吨。 桥面、护栏和桥篷均用上好的老杉木锯料建成。护栏雕花走线, 桥篷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观大方。远望风雨桥轩峻壮丽, 像一艘巨船横在绕村的小溪上,为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挡风遮雨, 平安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南来北往的商贾旅人。今日已不见古人, 风雨桥却依然傲然屹立,虽有些老态,为村民挡风遮雨的心却没变。 这大概就是这里的人至今仍然喜欢风雨桥的原因吧。近观行人用脚掌磨损的石头路面,摩挲已严重凹凸不平的桥面, 我从掌间和指缝间感受到了这里的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过风雨桥的情景, 感受到娉婷淑女立于桥上赏春花的美景。古有美景醉人,今朝依旧。手抚桥栏望远,山色如黛, 树木葱茏,连绵稻田,春绿、夏青、秋黄。岸边野花青草葳蕤。溪底已是干枯荒地,岩石突兀,不少石块已严重变形,丑、俊、美、奇之石皆呈。然而如此怪石、古桥,从古至今却找不到一首写它们的诗词、一篇写它们的美文。 这样也好,它们的美与奇没有被一首诗或一首词定形, 无论是曾经站在桥上的古人,还是如今站在桥上的当代人,都可以无拘无束地打开想象 的翅膀,去比喻它们,去形容它们。

    金坑古韵悠悠,在物也在人。王家奶奶,已九十五岁, 爱说古(当地人把讲过去的事、讲历史叫做说古),爱看电视,爱读书看报,剪纸剪得好。村里人盖新房、办喜事都乐意请这位寿星到家帮忙剪(捡) 喜剪(捡)福,图个喜盈门,福满堂。

    王家奶奶说古,说在她爷爷辈、父亲辈身上发生的事,也说发生在自己辈上发生的事情。 小到女孩几岁开始学绣花、缠小脚,大到姑娘上花轿做新娘,朝代更替给村子带来的变化。听爷爷辈的老人讲,王家奶奶出嫁前品性和容貌冰清玉润,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好姑娘。她嫁到村子的时候,乡亲们从风雨桥开始夹道欢迎,锣鼓鞭炮震天响。 然而王家奶奶说古却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出嫁时受到隆重礼遇的事。王家奶奶说古其实就在讲悠悠历史。只要村庄永恒,王家奶奶一样的人就会层出不穷,他们在讲述悠悠历史的同时,也给后辈传递着悠悠古韵, 直到永远。

本站推荐:神医毒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小阁老神医嫡女随身空间:神医小农女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东方冕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TX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方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方冕并收藏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