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网 > 血淬中华 > 第六章弦动广和居

第六章弦动广和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血淬中华最新章节!

    这天气说热就热了起来,火辣辣的阳光烤得人口干舌燥、头昏眼花。晴朗的天空一片云彩都没有,让人感受到有如盛夏季节的烈日炎炎。

    冯华和李九杲虽然是乘马车来的,但下了车后,他们的额头上还是布满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用手遮挡了一下刺目的阳光,冯华抬头看了看路边饭馆的招牌,然后对李九杲说道:“广和居!四弟,就是这家饭馆了,我们赶紧进去吧,不要让翁大人久等了!”说着,抬腿走向饭馆的大门。

    这是一家经营山东菜的饭馆,临街的四合院铺面虽不像有些大饭庄那么宽敞、气派,但门面的装潢布置却也古朴雅致,特色鲜明。看到有客人上门,堂头(跑堂的领班)立即殷勤地迎上来,热情地吆喝着:“二位爷,里边请啊,您那!”

    待冯华二人步入大堂,他又恭敬地问道:“二位爷是来找人的,还是自己点菜吃饭?”

    “找人,你可知翁大人在哪里落座?”冯华淡淡地应道。

    “原来是翁老大人的朋友啊!赶快里边请。”说着,赶在前面引路,嘴里还在叨叨:“二位可是冯爷、李爷?翁大人早有吩咐,正在‘松鹤轩’等候二位爷。”听到冯华他们是翁同龢请来的,堂头愈发地殷勤起来,一面小心地在前面引路,一面热情地介绍着本店的一些大概情况。

    雅座在二楼,相比于楼下的喧哗热闹,楼上不但更加宽敞明亮,而且也清静多了。位于左右两侧的雅间,大大小小一共十二个开间,每个房间皆是木雕硬板隔断,镂花红木隔扇,虽无雕梁画栋那样的金碧辉煌,却于平易中显示出古色古香,四壁的墙上还挂着一些名人的字画,幽雅异常。

    冯华二人步入位于左手第一间的“松鹤轩”就见一身便装的翁同龢正与另一个年龄比他稍大,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黑缎子长袍马褂,略微显得有些清瘦的老者饮茶聊天。

    看到冯华、李九杲到来,翁同龢很是高兴。他边站起身招呼二人,边向另一个老人进行介绍:“子夏、秋阳(李九杲的字)来的正好,老夫给你们引见一下,这位就是老夫的至交好友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李寄云(李鸿藻字寄云);寄云兄,他们就是取得辽东大捷、威震敌胆的临榆镇总兵冯华及其副将李九杲。”

    听说这个老人就是与翁同龢齐名的李鸿藻,冯华和李九杲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拜见:“临榆镇总兵冯华、副将李九杲参见李大人。”

    身为帝党要员的李鸿藻对冯华二人自然也是极为看重和有好感,看到二人进行大礼参拜,连忙起身摆手道:“二位将军不必过分拘礼,咱们还是坐下说话。早就听叔平兄(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说你们已经到了京师,只是由于公务繁忙一直未曾得见。今日的便宴,就算老夫和叔平兄为二位将军接风洗尘。”

    翁同龢听了也是频频点头,一再嘱咐二人不必如此多礼。看到冯华他们依言落座后,他又喊过堂头:“还是按老规矩,你估摸着给安排几个特色菜,再给来上一壶好酒。”

    堂头看来对翁同龢的口味、习惯已经非常熟悉,只是略微思忖了一下,他就利索地回道:“翁大人,小的就给您安排白菜烧紫袍、吴鱼片、江豆腐、潘鱼、红烧海参和一品官燕几个本店的招牌菜。另外,今天还有刚进的白洋淀大螃蟹,我也给您上几只。这些菜您几位先慢慢吃着,不够了再添,您老看这样可好?”

    微微地点了点头,翁同龢又吩咐道:“酒菜给快点儿上。另外,你给招呼一下,不要让闲杂人等打扰了。”

    广和居原名隆盛居,是开业于咸丰年间的京城老字号,坐落在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北半截胡同。翁同龢未作帝师前,曾在离此不远的南横街上居住过很长时间,平时常爱约朋友到此聚会。由于今天(5月8日)是马关条约换约的日子,而且皇上的身体仍旧病恹恹的起色不大,因此心烦意乱的翁同龢干脆约上李鸿藻在广和居宴请冯华和李九杲,一来是喝酒散心,二来是进一步增强双方的感情。

    虽然李鸿藻的在座,让冯华和李九杲感到有些拘束,但是由于双方都在有意识地亲近对方,因此酒宴的气氛很快就变得融洽和轻松起来。翁同龢一边与众人闲聊些京师的风土人情、趣闻轶事,一边向冯华他们介绍着广和居一些特色菜的来历:“子夏、秋阳,广和居可是京城的老字号了,它的很多特色菜都出自一些名人之手。像今日咱们要的吴鱼片、江豆腐和潘鱼,就分别传自吴均金、江叔畇和潘炳年几个人。另外,还有一道‘曾鱼’,更是出自曾国藩大人的传授,改日老夫再请你们尝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翁同龢率先将话题又引回到众人最感兴趣的时政上:“子夏,你前两日转递的南海康有为的万言书老夫已经通篇看过了,书中所言改革之条理甚为周详精当,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我已于昨日以密折将其专报给皇上了。”

    刚说到这里,李鸿藻在一边插话道:“康有为?前些日子,就是他领导举子们去都察院上书的吧!听说他已中了今科进士,并被授予了六品的工部主事,他如今在京城中可是大大的有名啊!”点了点头,翁同龢继续说道:“这个康有为到真的是一个人材,只是为人太过狂妄不羁。早在光绪十四年,他就写了国事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几,及时图治呈(即上清帝第一书),并托人转递给我。由于该封事(臣民上书称“封事”)罔知忌讳、语太讦直,而且并未取得同乡京官出具的有关其身世证明的印结,于上书体制不合,吾恐遭人非议,故未给其代递。不过,观其此次的封事,文笔犀利一如往昔,且比前番更加细致全面、条理分明,此人当可称得上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

    说到这里,翁同龢大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冯华,然后有些考问似的问道:“子夏,不知你对康有为以及他这份儿上书中所提的诸项建议是何看法?”

    对于如何改革变法才最适合当时的中国,冯华从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在考虑,单纯沿用维新派和洋务派任何一方的做法肯定不行,这一点历史已经给了最充分的证明。虽然从理论上讲,维新派要比洋务派进步得多,它所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属于高层次的近代化活动,但是也要看到,维新思想的兴起勃发只是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受甲午战败刺激,忧心“国将不国,何以图存”进而才促成了它的早产。而且,由于维新运动缺乏阶级基础,思想理论以及组织上都还不成熟,它的生命力是极其脆弱的。所以,自己要想真正达成“中国自立自强、重振汉唐雄风”的目标,就绝不能只依赖于维新派和洋务派任何一方,可也不能将他们都得罪了,必须要尽力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冯华目前就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难题:即怎样处理与康有为以及维新派的关系?如何才能既利用维新派的呼声,促成改革变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又不能让它们过于激进的主张成为今后变法的主旋律?冯华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即使没有自己的帮助,康有为的上书也迟早会递交到光绪手中,从而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所以想完全阻止康有为在变法中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之计就是通过形成自己的变革理论,尽量削弱维新派对光绪、以及作为帝党最重要成员的翁同龢和李鸿藻的影响。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改变戊戌变法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由于早就有所准备,冯华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侃侃而谈:“康有为的变法方策主要分富国、养民、教士、练兵四策。具体来说,富国之法包括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六项内容;养民之法包括务农、劝工、惠商和恤穷四项内容;教士之法主要为广建书院、普及教育;练兵之法则具有汰勇兵而合营勇、起民兵而立团练、练旗兵而振满蒙、募新制而精器械、广学堂而练将才,以及厚海军而威海外等六条内容。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康有为不但才识渊博、文采风流,而且其考虑问题相当的全面完整,其变法主张亦准确地切中了我大清当前的时弊,其人确实才堪大用。”

    看到翁同龢与李鸿藻亦赞同地不住点头,冯华却突然将话锋一转:“当今之中国,确实已到了非变革不足以救亡图存的危急关头!然而,康有为的这些变法主张却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就是变革的幅度过大。它除了涉及到对大家习以为常的‘祖制’进行巨大变动,还可能极大地影响一些人的根本利益,这些都势必会引发很多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使改革变法很难继续进行下去。‘治大国若烹小鲜’,维新变法虽然乃是必须之举,但过犹不及、不可不慎呀!”

    冯华提出的这些不同意见,让翁同龢与李鸿藻听得俱是一愣,不由得同时眉头一皱,苦苦思索起来。好半天,翁同龢才若有所思地说道:“子夏此说言之有理,变法的确不可操之过急。老夫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份上书中的很多内容确实牵扯过巨,极可能生出许多麻烦来,如果完全照此实行恐怕无益于当前之时政!”

    “好,好!子夏果真是卓尔不凡。前番听叔平兄说你老成持重、才比管仲,老夫还有些不甚相信,只以为你从西洋回来,只对夷人的军事、器物有所见长,谁成想对当前国内的政事却也有如此独到之见解。我大清既有子夏、秋阳这般中流砥柱,又有康有为一帮热血英才,真是国之幸事啊!”本来还对冯华的才干能力抱有些许怀疑的李鸿藻,此刻听了冯华的精辟论断,不由得在一旁连连叫好。

    “是呀!我大清当此危难之际,却人才辈出,看来中兴有望啊!不过,子夏你既然有如此见解,当也有自己的革除弊政之方略,不如说来听听,也好弥补康有为方策之不足。”李鸿藻的话音刚落,翁同龢立即接口表示赞同,并适时地再次考较起冯华来。

    轻轻一笑,冯华谦恭地答道:“两位大人实在是谬赞了,冯华才疏学浅,能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只是因为自西洋归来,思想受到的局限小,唯‘旁观者清’而已。”

    手捻着花白的胡须,翁同龢温然说道:“子夏何必妄自菲薄,你之才能老夫已甚是清楚,今日咱们只是私人聚会,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翁同龢与李鸿藻二人在帝党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他们会对未来的变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冯华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尤其是翁同龢,他与光绪有着二十年亲若父子的师生情意,他的看法和观点更是会对光绪的每一项决定都产生根本性的作用。能不能让自己的变法主张被光绪和帝党成员所接受,今天的这番说辞将至关重要。

    平静了一下心情,冯华结合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以及近一个时期以来的反复思索,将自己的观点娓娓到来:“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冯华就简单地说说自己在如何施行变法上的一些想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天下之公理。然如不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但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与抵制,而且还可能最终导致变法失败,所以全面模仿泰西各国,力求快变、大变和全变的改革方式绝不可取。我的变法方策只有八个字,即‘调和两宫,循序渐进’。只有争取到太后对变法的支持,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至少也是不反对。另外,变法也只有徐图而渐更之,才能得到太后以及一些保守人士的认同。具体的做法,冯华以为首先必须保证政局的稳定,并通过大开社会风气,普及国民教育,为变法进行思想上的准备;然后再倾全国之力,对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变革,如此方能使富国强兵成为可能”

    这顿饭一直吃了近两个时辰才最终结束,虽然广和居的饭菜确实极为精美,但几个人此刻却什么也顾不上了,他们全都被冯华独特的变革思路以及不时冒出的一些新名词所深深吸引住了。当冯华的这些综合维新派和洋务派两方观点并结合了一些历史经验的渐进式变法设想讲完之后,立时就在翁同龢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好一个冯华呀!真的是事事出人意表。他非独只是行军打仗、把握时局异常出色,而且在如何实行变法一事上竟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此等人才断断不可放过

    想到这儿,翁同龢点点头感慨地说道:“子夏,老夫还是太小看了你。原来看了康有为封事中的变法设想,我曾深感震撼、佩服不已,可是现在听了你的想法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康有为虽有经世之才,救国之方,然而他的这些变法主张确实还是有些急功近利,实在是不如子夏你的设想来得踏实稳妥。”

    李鸿藻也颔首笑道:“是呀!子夏的观点确实乃持重之论,我看将来大有可为!不过,子夏你既然已经对如何变法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是应尽快整理出一个自己的具体变法方案来,上奏给皇上以备决策参考。”

    看到自己的观点已经得到了翁同龢与李鸿藻的认可,冯华大大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煞费苦心炮制出来的这份儿变革设想,取得的效果还可以,至少已经为今后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夜已经很深了,万籁俱寂,只有晶莹如玉的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空中,柔和地洒下自己的清晖。

    此刻,冯华的房中依旧灯火未熄,他仍然在伏案书写着自己的变法方略。对于具体该如何实行变法冯华以前曾经多次考虑过,并且已经基本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可是给康有为挑挑毛病还可以(其实也是盗用别人的观点),真正系统写出来却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这份改革方案经不起人们的反复推敲,只会引来一片非议责难之声。

    虽然他知道只凭自己所掌握的那些政治经济以及儒学西学知识,就想如康有为这般弄出一个全面完善的改革设想来,自己实在是力有未逮。不过,为了最终能改变戊戌变法的结果,他也只能利用自己对中国近代史的熟悉,勉为其难地尝试一次了。

本站推荐:重生之都市仙尊修仙高手混花都神级龙卫官场局中局我在万界送外卖惊世医妃,腹黑九皇叔总裁大人,放肆爱!权路迷局都市极品医神总裁爹地惹不起

血淬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TX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风并收藏血淬中华最新章节